來源: 時間:2024-05-20 14:16:25 點擊量:
2024年5月10日-11日,山東第一醫科大學附屬皮膚病醫院院長張福仁、副院長劉紅率領醫院重點實驗室團隊參加了在中國上海召開的第十三屆亞洲皮膚科學術年會(Asian Dermatological Congress, ADC)。
亞洲皮膚科學術年會于1986年11月21日在中國香港注冊成立,自1986年舉辦首屆亞洲皮膚科學術年會以來,至今已成功舉辦12屆,為亞洲地區從事皮膚科醫學研究和臨床工作的醫師提供了權威、專業、高效地開展學術交流與合作的平臺。醫院共7人參會并積極投稿,經過大會組委會層層篩選,最終5人次入選大會發言,1人次主持,5人次做壁報交流。醫院團隊在ADC 2024大會上向國際同行展示了重要研究成果,并與國內外參會代表積極交流,取得良好反響。
山一大附屬皮膚病醫院團隊ADC發言概覽
在5月10日主會場,共7名國際知名專家進行大會發言,他們分別是山東第一醫科大學附屬皮膚病醫院張福仁教授、美國德州大學Desai教授、復旦大學丁小雷教授,日本福井大學Hasegawa教授,新加坡國家皮膚中心Weng教授,韓國成均館大學Youn教授以及法國南特醫學院Dréno教授。
張福仁教授分享主題發言“Autoimmune bullous disease in China”,向國際同行展示了其團隊和中國學者在自身免疫性大皰病的病因學、發病機制、臨床診療、臨床轉歸和風險預測因素等方面所做的創新性工作;總結指出大皰性類天皰瘡在中國發病率逐年增多,尤其是應重點關注老年人群;要更加完善免疫病理平臺,特別是IgA為主的皰病診斷;進一步加強對AIBDs的相關致病通路研究,為未來的靶向治療奠定基礎。
張福仁教授作大會主會場發言
在5月11日的“Int'Forum on Immunodermatology”專場中,劉紅教授分享“The pathogenesis of drug induced adverse reactions: new progress”大會報告,向國內外同道介紹了藥物不良反應的研究現狀以及團隊在藥物不良反應機制研究的主要進展。劉紅教授總結了團隊藥物不良反應風險基因位點發現的過程和臨床應用,明確致敏藥物的免疫確證研究結果,以及靶向藥物治療藥物不良反應的最新研究進展。上述科研成果為后續開展臨床轉化和應用奠定了基礎,受到參會專家的稱贊。
劉紅教授作大會專場發言
在“Free communication(Basic/Clinical Research)”專場,團隊劉亭亭博士分享了題為“Unlocking Immune-Stromal Crosstalk in Bullous Pemphigoid: Insight for Type 2 Inflammatory Disease Mechanisms”的專題報告,報告揭示了一種調控免疫細胞-基質細胞相互作用的新機制,為未來BP的治療提供新的方向,受到了參會代表的一致好評。
劉亭亭博士作大會發言
在“Free communication(Basic/Clinical Research)”專場,團隊陳文杰博士研究生分享了題為“Loss-of-function mutations in Keratin 32 gene disrupt skin immune homeostasis in pityriasis rubra pilaris”的專題報告,這是首次證據顯示角蛋白在NF-κB信號通路中扮演抑制炎癥反應的角色,從而獨特地維持皮膚的免疫穩態。
陳文杰博士作大會發言
此次盛會學術大咖云集、內容豐富,展現了亞洲各國皮膚科領域的前沿研究進展。山東第一醫科大學附屬皮膚病醫院向亞洲和世界展示了團隊在自身免疫性大皰病、藥物不良反應、大皰性類天皰瘡和毛發紅糠疹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團隊風采,加強了國際學術交流,進一步提升了醫院的學術影響力。
審核:劉紅 文圖:曹珊